为传承发展新时代红色精神,推动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勇于彰显自身优势并且积极担当作为,2025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红耘乡野·质教未来”团队一行14人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与石嘴山市,开展为期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红耘乡野·质教未来”为主题,通过参观研学、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采访互动等形式,重温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重走革命战士垦荒奋斗征途,使红色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参与同学纷纷化身为“小记者”和“体验人”,将青春实践深度融入基层实践和观察学习中,为新时代“开垦精神”注入青春动能。
一、缅怀革命先烈:盐池革命纪念馆研学与烈士陵园祭扫
8月16日下午,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盐池革命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作为国家三级博物馆,该馆以其丰富多样的藏品系统展现了盐池地区的历史沿革与文化特色。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认真观看了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从反映古代生活的石器玉器,到记录近代革命斗争的珍贵史料,每一件展品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
图一、盐池县博物馆浮雕(何明扬供图)
队员们特别关注了反映盐池红色历史的展品,包括陕甘宁边区时期的革命文物和历史照片。通过这些实物资料,大家深入了解了盐池作为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贡献。博物馆通过多媒体互动、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盐池的历史变迁。
图二、队员们参观盐池革命纪念馆(何明扬供图)
随后,团队前往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纪念园内建有解放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等设施。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队员们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擦拭墓碑,默哀致敬,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队员们瞻仰解放纪念碑并聆听工作人员讲解(王艺婷供图)
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内,队员们通过观看“西征解放盐池、红色政权建立”、“盐池军民大生产、边区经济得保障”等主题展览,全面了解了盐池从1936年解放到全国解放13年间的辉煌革命历程。
队员们参观盐池革命纪念馆并学习红色历史(王艺婷供图)
通过此次研学祭扫活动,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盐池作为宁夏唯一革命老区所承载的“坚定信念、顾全大局”的陕甘宁精神,表示要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转化为刻苦学习、服务人民的内在动力。
二、感悟奋斗精神:三五九旅窑洞遗址参观学习
8月17日上午,实践团队赴三五九旅窑洞遗址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在这里英勇奋斗,通过开展打盐大生产运动,克服了战争年代的困难,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物资需求,还为前线的支援做出了重大贡献。
团队成员聆听三五九旅的历史故事(何明扬供图)
团队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这片曾经洒满革命热血的土地。据了解,当时的三五九旅为不打扰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战士们在靠近盐场不远处修筑了175孔窑洞来居住。这100多口窑洞,见证了三五九旅官兵辛勤打盐的丰功伟绩。队员们伸手触摸斑驳的窑洞墙壁,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听到当年战士们打盐的号子声。
三五九旅窑洞遗址(王子誉供图)
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中,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三五九旅在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打盐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王震将军的这段话仿佛在耳边回响,将大家的思绪带回了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官兵们“赤脚打盐”的动人故事,让成员们对三五九旅官兵当年的开垦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大家更加敬佩那些亲历者。
队员们参观三五九旅红色文物(何明扬供图)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成员们更加深入了解学习了红色“开垦精神”深刻内涵,也更坚定了延续开垦精神,勇于“为国铸剑”的青春理想。大家表示,要将这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传承下去,在新时代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三、传承红色基因:张军红色记忆展览馆研学
8月17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位于盐池县城墙北城楼的红色记忆展览馆开展研学活动。这座建筑面积478平方米的展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其中一楼为民俗年画展,二楼为红色文化展。展览馆内陈列着红色收藏家张军数十年来潜心收藏的反映红色革命历史的珍贵文物。
团队成员与张军在红色记忆展览馆(何明扬供图)
步入展馆,一件件老物件向团队成员们静静诉说着曾经的革命岁月,向团队成员们彰显了盐池作为革命老区特有的红色文化底蕴,体现了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的老区特色。
张军馆长亲自为团队讲解每件展品背后蕴藏的革命故事,分享他作为收藏者为推广红色文化数十年多方奔走的办展历程。队员们从大量珍贵的真实史料和张军生动的讲述中,深刻认识了盐池军民走过的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亲身感受了历史的厚度和温度,在凝视中触摸革命年代的艰辛与智慧。
张军为队员们讲解文物背后的红色历史故事(杨晋欢供图)
队员们特别注意到,展览馆通过精心设计的展陈方式,将红色记忆与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展区内,革命文物与传统工艺品并置陈列,生动体现了红色文化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种独特的展陈方式,让同学们既能感受到革命年代的奋斗精神,又能领略到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
张军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展区(何明扬供图)
穿过硝烟的记忆守护者,化作红色基因的时代注脚,张军以生命为刻度,重新唤醒沉睡在岁月深处的故事。他将历史的重量转化为滋养当下的文化土壤,用行动向青年传递着文化守护者的“垦荒者”姿态,让那一抹红,在新时代的苍穹下灼灼生辉。
四、深入乡村调研:探寻振兴之路
在完成红色研学后,实践团队深入石嘴山市平罗县多个乡村开展实地调研。队员们通过走访农户、参观产业基地、与基层干部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乡村振兴的实施情况。调研重点关注了农村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医疗卫生服务等民生问题,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需求。
团队成员与基层干部展开深入交流(何明扬供图)
在宝丰镇,团队参观了菌草产业融合示范园,详细了解当地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良盐碱地,发展特色农业。队员们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探讨了技术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团队成员们在菌草产业融合示范园深入调研(何明扬供图)
团队特别安排了与平罗县政策研究与乡村振兴办公室相关领导的面对面座谈会。会上,队员们就石嘴山地区煤矿产业转型、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效果、乡村人才引进机制、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等关键问题,与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还探讨了高校智力资源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等议题。
队员在走访过程中与基层驻村工作人员一对一交流(何明扬供图)
通过走访,队员们了解到当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也学习到驻村人员是如何克服遇见的难题,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不易。此次基层走访和座谈,不仅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也增强了他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信心。同学们表示,要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西北地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队员们深入基层与居民们交谈调研(李贤泽供图)
一次边区行,一生农垦情!在革命窑洞中、在红色展馆内、在乡村田野里……团队深深地被这片革命老区所蕴含的丰富红色文化及其精神内涵所感染,这里已成为西北工业大学青年触摸历史、锤炼意志、筑牢信仰的实践课堂,这片红色热土处处涌动着坚持“开垦精神”的青春气息,激励着一代一代青年人脚踏实地地“为国铸剑”。作为青年学子,在这片用“开垦精神”浇筑的红色沃土上的所见所闻,必将化为砥砺奋进的青春担当,让历久弥新的“开垦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持续闪耀!
文字供稿:曾嘉何黄韫嘉郭雪枫
图片来源:何明扬杨晋欢王子誉王艺婷李贤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